〔自由時報記者林欣漢/基隆報導〕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今年初風光開幕,但一旁的潮境公園,前身其實是有二百噸垃圾的掩埋場,近年隨著氣候變遷、邊坡逐漸被海浪掏空,還曾經發生垃圾隨大浪沖刷入海的情形,弘光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副教授賴正庸昨到海科館分享垃圾場標售的可能性,未來不排除循內湖垃圾山模式辦理。

海科館館長吳俊仁表示,當初接手潮境公園時,來評估要移走垃圾的人員都指至少得耗費百億元以上經費,但海科館實在沒有這樣的人力、物力,現在得知有方法可以解套,雖然所牽涉到的專業、單位非常龐大,但可作為未來探討可行性的方向,會先進行內部及程序的評估作業。

北市針對佔地近十六公頃的內湖垃圾山,斥資十三億八千萬元,採統包及篩選分類方式,將垃圾分類成可燃、資源、土石方等多種,再由得標廠商進行處理,歷時七年終改造成為親水綠地公園。

潮境公園位於八斗子半島東側,面積約一公頃,早期是基隆市垃圾掩埋場,民國八十一年期滿後封閉,轉型為環保公園,但是九十七年九月辛樂克颱風曾造成掩埋場邊坡破損,垃圾被大浪打入海中,去年蘇力颱風期間,末端山壁下方又有垃圾裸露外流,造成海洋污染。

基隆民眾曾在臉書上發動過連署活動,要求比照內湖垃圾山、新北市大漢溪畔模式辦理。賴正庸指出,若比照內湖垃圾山蘊含的紙類、塑膠、金屬等比例計算,初估潮境公園下方的二百噸垃圾,可標售超過廿八億元。

有人說,修復好海堤,垃圾就不會裸露,但是賴正庸指出,垃圾會產生沼氣,還會滲出廢水,仍會流進海裡造成污染,如今數十年來不斷以消波塊來固定地形,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http://www.loogix.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k51j5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